2019年5月5日下午👩🏼🦱,意昂体育意昂迎來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校長孫長顥教授帶來“營養學的歷史、現在與未來”講座。孫長顥教授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領域造詣深厚,並將自然科學與歷史哲學融會貫通,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概述、營養學的歷史🧋、營養學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營養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四大維度全方位為在場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孫教授全程與聽眾密切互動,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師生在歡聲笑語間收獲了知識,感悟了哲學道理。

講座伊始👳🏻🦈,孫長顥教授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進行了簡要概述👳🏻,讓在場聽眾初步了解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定義及二者的區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一門研究飲食與健康的相互作用及機製,並提出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規的學科。同時👩🦼➡️,孫教授與在場師生進行了熱切的互動♍️,讓大家理解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區別、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的含義及二者的關系等基本的概念👮🏻♀️🧑🏼🚒。通過孫教授的講解🧙♂️,大家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基礎知識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隨後,孫教授主要從遠古時期的營養與人類的進化🥠、古代營養學發展的歷史、現代營養學的發展三方面對營養學的歷史進行了回顧。遠古人類獲取食物的方式,不僅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而且還能促進人類的進化和人類社會的形成與發展。值得註意的是🚻,現在的營養仍然對人類的進化,有著不可預測的作用💁🏼♂️。孫教授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著作很有研究,他帶領我們在古典著作中回顧了中國古代營養學的發展與成就,如李時珍 «本草綱目»、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孫思邈的藥食同源學說等👥。同時,孫教授指出由於受自然科學發展限製, 比如對自然界🙎🏻,食物與人體的構成一無所知,古代營養學的認識是膚淺、表面🫱🏽、感性認識的積累,缺乏對事物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現代營養學的發展起源於1785年的化學革命,可劃分為營養學的萌芽與形成期(1785年—1945年)、營養學的全面發展與成熟期(1945-1985年)、營養學發展的突破孕育期(1985年-至今)三個時期👩🏽🍼。孫教授認為好奇心是科學研究的原始動力(如貝托萊發現氮),只有以現實重大需求為導向的科研,才具有生命力、創造力(如Christian Eijkman 發現維生素B1)。營養與健康是人類歷史長河中亙古不變的永恒主題,不僅關乎人類健康與長壽🖲,而且還將影響人類的進化➕。
隨後,孫教授分析了當前營養學研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不同研究證據等級不同,可能使研究結果🖐🏽、結論出現矛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以前,大多基於細胞動物實驗或者小規模人群研究。近些年研究結論大多來源於大隊列🤙🏻,甚至大規模幹預實驗或基於Meta分析。因此證據等級高了🏇🏽,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結論,如鈣的健康效應、高脂肪與健康等均出現了顛覆性的結論,但大型隊列研究也存在研究質量難以控製等缺陷。
最後🤵🏽,孫教授根據目前國際營養學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本人在該領域長期研究與實踐的經歷🏌️♂️,提出關於營養學的幾點前瞻性思考🪓。首先,營養學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其次👮🏿♀️,在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的研究中,不應忽視膳食的整體效應🧑🏻;第三🤸♀️,在研究營養與慢性病的關系時👰,應強調營養個體化,針對性開展個體層面慢性病研究。最後,未來研究應建立一個不降維的統計學方法,明確食物的整體效應,同時利用不同的組學在分子水平上明確個體膳食反應差異的生物學機製🪭🤬,從而開展膳食的整體性與個體的相互作用研究,達到預防慢性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目的👰🏻。

本次講座,引發了在場師生的積極響應📛🚴🏿♀️,加深了師生對於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了解🫅,並開始深入思考當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研究缺陷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從而對公共衛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意昂体育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
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