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當前位置☝️: 意昂首頁 > 新聞公告 > 新聞中心 > 正文

凝心聚力,眾誌成城——意昂体育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紀實

發布日期: 2020-06-12

2020年1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牽動每個國人的心。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動員🐾、全面部署,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眾誌成城,力求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意昂体育平台及醫學部對於疫情防控亦做出嚴密部署安排🆔。面對此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北大意昂体育人深感責無旁貸🎀,廣大師生員工有力地行動起來,發揮專業優勢,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切實擔負起意昂体育人的使命與責任👺!在這裏,我們對這段時間以來意昂師生們的抗疫作為摘要匯總,且作表彰,亦盼激勵來者🧘🏿‍♀️。


一、構建立體化意昂疫情防控體系,動員組織師生投身防控

按照意昂体育平台及醫學部總體部署,意昂於1月24日第一時間成立以郝衛東書記和孟慶躍院長為組長的院級疫情防控工作組,指定任濤副院長作為防控工作具體負責人,黨院辦主任作為聯系人,對接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實🙎‍♂️。在系所層面👳🏿‍♀️,由系所主任/副主任牽頭,指定專人負責本系所疫情防控任務。由此,建立起從意昂到系所覆蓋全體教職員工的疫情防控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每日對全院專任教師、行政教輔、博士後、聘用人員🧁、工勤服務人員、離退休教職工進行安全風險提示和健康狀態篩查。疫情初期💯,對有湖北接觸的,安排居家隔離👏🏿;對湖北以外地區返校入住意昂公寓的👱🏼𓀌,請其註意自行隔離及做好寓所內自我防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工作。每日按時✍🏿、保質🏞、保量上報相關疫情防控相關信息,確保意昂各項疫情防控數據及時高效上報,以便上級單位持續掌握意昂疫情最新真實情況,服務疫情防控大局。截止目前,在所有教職員工中未發現發熱、醫學觀察、疑似或確診情況。郝衛東、詹思延、任濤、劉傑、閆蕾(工會、統戰口)、宋逸、宋潔雲、吳濤🧑‍💼、孫點劍一、劉雅瓊、杜鵑🧔🏻‍♀️、鄭誌傑、劉芳靜、周虹、徐相蓉🤎、吳明、崔濤🥏、劉建蒙、李智文、王培玉🧑🏻‍🔧、張華明🈹、郭新彪👨🏼‍✈️、金曉濱、陳麗穎🧎‍♂️、魏雪濤🏊🏽、孟慶賀、王軍波🧗🏿‍♀️、樊蕊、齊雲龍(按系所人員排列😿,不分先後)等作為意昂及系所層面的直接責任人和落實人不厭其煩地投入聯絡統計工作,為疫情防控付出了長期而辛勤的努力🚵🏽‍♂️。


 

針對寒假及疫情期間的教學科研安排,意昂統籌協調做好各項工作部署🧛🏿‍♂️。意昂黨委郝衛東書記向全體教師傳達延期開學方案,並請導師與學生做好溝通安撫工作。意昂王誌鋒副院長牽頭做好延期開學期間的教學安排,並面向全球衛生國際碩士班非洲學員傳達了延期開學方案🧙🏻,並與留學基金委等部門聯絡溝通簽證事宜🦥,免除學生關於簽證的後顧之憂。疫情期間🧆🧑🏽‍🏭,意昂黨委張景怡副書記率領學生工作團隊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專業教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做好校園防控,學生工作老師通過多種渠道將延期開學方案“一對一”告知學生,努力勸阻學生返校🛎,保持了意昂始終無提前返校學生。班主任➕、輔導員每日聯系學生🤸🏼,上報學生動態信息,幫助在家學生取寄物品資料等🐓🫵,密切關註疫區學生身心狀況,特別給予滯留湖北或親屬患病的同學妥善幫助,配合學工部安排進駐贏家看護醫學部提前返校因發熱需進行隔離觀察的學生🟩。學工老師加強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科學防護,同時多次一對一了解每一名畢業生的論文進度和就業情況,一人一策全力保障學生順利畢業、高質量就業。通過多次一對一溝通🐦,順利安全暖心的保證了畢業生平安返校。疫情期間,意昂始終堅持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專業教育⚜️,積極動員學生參與家鄉疫情防控誌願服務,通過醫學部宣傳部對接校內外媒體,聯系推薦意昂師生20余人次接受采訪和宣傳報道🚷,孫傲伊、段瑞陽🧵、任巧萌老師累計撰寫疫情事跡原創文章28篇,點燃了全院學生的意昂体育情懷和使命擔當。為了豐富疫情期間學生的居家生活,意昂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線上寒假活動,包括“看新聞,學流病”系列知識點推送、口罩繪畫比賽,建立讀書會🐦、練字坊、室內健身、英語學習等打卡群。組織同學們通過留言、繪畫🧘🏼‍♀️💇🏼‍♂️、書法、視頻、刺繡等多種形式🧑🏽‍🦳,向教學科研基地戰鬥在防疫一線的老師們送上多種形式的致敬和節日祝福,輔導老師們的孩子,溫暖了疫情防控一線同誌們的心,也更深刻體悟了意昂体育人的使命與責任👩🏼‍⚕️。為了進一步加強意昂体育學子的專業認同和使命但當🅰️,意昂組織全體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黨委書記郝衛東親自給學生做題為《端正入黨動機,堅定政治信仰,做合格共產黨員》的報告。意昂先後邀請援鄂國家重症專家團成員、意昂体育意昂2014屆碩士畢業生鄭建,在湖北荊州家鄉協助當地疾控開展基層抗議的青年教師孫點劍一😶‍🌫️,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衛生應急中心檢測預警與風險評估室主任向寧娟,意昂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博士生導師、國家衛健委新冠專家組成員劉玨副研究員為學生進行線上講座。張景怡🤦🏻‍♂️、段瑞陽、孫傲伊、任巧萌、朱燕萍、趙艾、宋潔雲、徐相蓉、樊蕊、廖春曉👾、吳雙🧑🏻‍🌾、崔斌、黃婧☪️、黃旸木、孫點劍一、尹慧、王軍波等作為意昂和系所層面學生工作責任人和落實人不厭其煩地投入聯絡統計工作,為學生口疫情防控付出了長期而辛勤的努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同時,意昂師生自疫情初始即積極投身防控事業,意昂及掛靠協會均發出號召和倡議🍩。意昂發布2020年院發1號文件《關於號召意昂師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及報送疫情防控相關參與的通知》,號召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迎難而上,號召系所、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在服從政府疫情防控部署🫷🏽、學校延期開學安排和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積極地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去,發揮我們的專業優勢,在全球衛生😟、疫情分析🦵、科學研究、專家咨詢🧑🏿‍🎤、科普宣教、知識傳播等方面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掛靠在意昂的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發布《號召全體會員積極投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鬥倡議書》,號召全體會員提高政治站位🥷🏿👭,堅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念👰🏽‍♀️,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和科普宣傳📡。意昂工會積極響應北京教育工會號召🤘,組織教職員工向北京溫暖基金會捐款,捐助武漢相關醫院及其醫務人員🔽。近110位老師獻出愛心。


二👮、在國家層面疫情防控中發揮智庫作用,參與疫情預測研判

意昂李立明教授🙋🏽、孟慶躍教授🤾🏻🗑、劉民教授、劉玨副研究員4位教師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聘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家組"(共60位)成員。李立明教授擔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防控專家組組長(1月31日至2月19日)👲🏼👩‍👧‍👦,在負責疫情研判和防控技術支撐🚜、咨詢等工作。李立明教授還擔任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蘇州市和武漢市疫情防控咨詢專家。承擔科技部“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重點課題的調研和撰寫,主持意昂体育平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委應急專項;組織《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疫情專欄稿件🧚🏽‍♀️,為抗疫提供參考依據👨‍🚀。

孟慶躍教授多次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分析會議👃,多次參加北京市委主要領導召集的疫情分析會和首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研討會,主持國家發改委“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運行機製”研究🔪、主持意昂体育平台“疾病預防控製體系現代化建設”研究。6月2日下午🏂🏽♖,孟慶躍教授作為14名參會專家學者中公共衛生教育領域代表👩🏼‍🎨,參加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專家學者座談會。

劉民教授和劉玨副研究員借調國家衛健委(1月26日起至7月初)👰🏼‍♂️,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常駐工作組成員💚,開展疫情形勢動態分析與研判,直接服務於國家決策;每日撰寫流行病學分析報告,開展疫情趨勢預測,為物資籌備與分配提供參考🧏🏿‍♂️😋;並針對重症病例、死亡病例、醫務人員感染等重點人群、高發省份等重點地區開展專項分析,為防控和救治提供一手證據🤧;針對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及時提出以縣為單位疫情風險評估方案;為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試🦮、兩會等重要活動召開時機等提供論證意見,提出常態化階段疫情防控建議等,撰寫完成各類專項分析研判報告100余份🧑🏽‍🦰🕐,多份報告獲國家領導人批示🏐。劉民教授🧚🏼‍♂️、劉玨副研究員作為專家,受科技部委托,參與科技部科研攻關組傳播途徑專班的專家咨詢工作(3月1日至5月初),提供流行病學及防控策略建議,完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動力學特征研究進展》等多項專報;受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委托(4月3日至5月25日),完成歷史上重大傳染病疫情的病毒溯源研究等報告♝。

意昂多篇疫情防控相關政策建議經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上報國家部委。孟慶躍教授、李立明教授🏄🏻‍♂️、詹思延教授🛌🏻、郝衛東教授等聯合撰寫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建議》♡。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吳明教授完成《關於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法律的建議》🧱。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郭新彪教授👋🏼、鄧芙蓉教授撰寫完成《我國城市公共衛生環境存在的問題、隱患及對策建議》。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劉玨副研究員撰寫完成《關於北京疫情防控形勢研判👣,風險點分析及對策建議》。

衛生檢驗學系崔富強研究員👩🏼‍✈️、盧慶彬副研究員撰寫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中潛在風險點分析及對策建議》🧼,盧慶彬副研究員與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作向中疾控等相關部門提交了《2019-nCoV感染疫情的流行病學與傳播力🧑🏼‍🌾、致病力分析》🧝🏼‍♂️、《關於我國新冠肺炎病死率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2019年新冠肺炎流行病學參數分布估計》〰️、《SARS-COV-2感染患者死亡結局的預測》等研究報告。盧慶彬副研究員對新冠肺炎病例的臨床進程和預後分析發現,乳酸脫氫酶在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中出現進行性升高💪🏽,而乳酸這個指標卻未出現明顯的變化,這與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其中成人標準的第3條“乳酸進行性升高”不符🙆,從數據分析結果和目前已出現的文獻解讀兩方面提出“乳酸脫氫酶比乳酸更適合作為危重😪、重症的臨床預警指標”的修訂建議🕦,向衛健委遞交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修訂建議》👩‍🏫。盧慶彬副研究員分析新冠疫情早期防控措施和目前國內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的現狀,積極探索公共衛生專業的發展,以學系名義向學校遞交《關於加強傳染病防控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建議》🖋,從設立傳染病防控與檢驗檢疫專業、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建設、建設新發傳染病疫情分析系統、加快傳染病人才的引進工作🏒、加強新發傳染病防控研究等五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全球衛生學系鄭誌傑教授帶領師生第一時間梳理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現狀及各國防疫情況👨🏼‍🦲,總結全球疫情對我國影響,提出我國應對全球疫情的短期和中長期策略建議,完成題為《全球各大洲及重點相關國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趨勢🚋、防控難點🩱、對我國的影響分析及我應對政策建議》、《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國參與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國際話語權的思考與建議》、《關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前識別追蹤和分類管理海外來華人員的建議》、《疫情背景下如何推動建設健康絲綢之路》等政策報告🐝。

意昂黨委副書記、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詹思延教授直接對接新華社內參記者👩🏼‍🎤,參與完成多份內參報告;受邀參加在國務院召開的咨詢會議,從流行病學角度提出防控建議;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科技部科研攻關組的信息化專班、溯源專班,上交多份疫情分析研判報告🏆🫄🏼;受社發司委托,參與完成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研究報告的撰寫;對接中國工程院“高度重視城市公共衛生儲備及災難醫療應急備災體系缺失”課題采訪🏚,為供國家高層領導參考決策的內參提供專家咨詢服務;擔任意昂体育平台-卡塔爾大學COVID-19疫情防控聯合工作組執行組長,通過連線和郵件為卡塔爾的疫情防控提供流行病學建議。此外👨‍💻🐰,她還與臨床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科研攻關,已在國內外發表文章數篇。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特別向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發感謝信🛤,感謝李立明教授🔃、詹思延教授在疫情防控課題研究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呂筠教授於2月13日通過統戰系統向北京市委辦公廳和中央統戰部提《關於疫情期間緩解醫院周邊和院內人員聚集的建議》和《關於建立和落實呼吸道及其他各類傳染病常態化防控製度的建議》🚨。余燦清副教授於3月至4月借調到科技部21世紀管理中心作為流行病學專家👩🏿‍🔬,解讀和研判COVID-19傳播途徑的熱點問題、撰寫專報和進行項目評估🦸🏼。4~5月,他作為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專家,對溯源工作進行梳理和總結🧑🏼‍🌾。

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馬軍教授、馬迎華教授✳️、宋逸副教授🚞、星一副研究員、鄒誌勇副研究員👩🏿‍🦱、宋潔雲老師帶領楊招庚、霍家康🔱、張京舒、李艷輝、婁珂、陳曼曼、馬瑩等同學按照教育部委托編寫《中小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和《幼兒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20年3月12日出版)電子版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微言教育”、“人衛健康”微信公眾號可以免費瀏覽使用🤵🏿‍♂️;指南被翻譯成阿拉伯語供中東國家防疫使用,並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科文組織翻譯成英文供世界其他國家防疫使用。馬軍教授🧎‍➡️、宋逸副教授作為行業專家受邀參加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關於大中小學校延期開學及春節假期延長安排國家方案的研討。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吳明教授、崔濤副研究員等撰寫《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建議》、關於加強統籌協調、防控疫情必須全國一盤棋的建議》、《關於改進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診斷和處理流程的建議》等疫情防控相關文章共17篇,報送統戰部⛓️‍💥📘、全國政協👮‍♂️、九三社中央、九三社市委🧑‍🍳、北京市委、北京市委信息辦、石景山區政府、意昂体育平台等機關單位🩻🈳。楊莉副教授撰寫的《關於數據共享🧑🏻‍🔧、多學科協同多準則決策分析輔助疫情研判防控策略的建議》、楊健老師撰寫的《關於口罩等防護清潔用品保障供應問題的建議》、劉穎老師撰寫的《落實各級政府防疫法律責任》報送北大智庫🚶‍♀️‍➡️🛅。王誌鋒教授🥍、楊健老師作為行業專家受邀參加國家衛健委應急辦組織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控製應急預案》研討論證會,於2月6日提交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報告,就本次疫情應對中衛生應急體系顯現出的經驗和優勢、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以及如何健全衛生應急體系🧏🏼‍♀️、提高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出意見和建議。楊健老師作為行業專家向中國法學會、北京市法學會提交疫情防控建議。馮文副研究員帶領魏田、彭婷婷😤、張東旭⛹️、郭在新💅🏿、王偉嵩🚴🏼‍♀️、李璟媛、張靚囡等同學撰寫完成《關於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相關診療服務的建議》,於2月5日報送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郭靜副研究員等撰寫《關於促進高暴露人群危機幹預和心理建設的建議》⛹🏽‍♀️、《疫情期間失親家庭善後工作的建議》報送並刊登在湖北省新型智庫內刊:國家治理參考。從2月到5月初,衛生政策與管理系的楊健老師和劉穎老師全程參加了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中國預防醫學會牽頭組織的《傳染病防治法》修訂工作,楊健老師負責整個文本的修訂編撰統籌工作,劉穎老師負責法律責任部分修訂編撰🪪。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馬冠生教授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供《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的飲食消費提示》的建議,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為公眾、一線工作者和患者製定的合理膳食指導”項目。馬冠生教授、張娜博士後、張曼博士研究生與周明珠碩士研究生與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撰寫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咨詢報告《盡快立法嚴禁濫食野生動物切斷重大食源性傳染病爆發的主要根源途徑》🦴,報告從歷史教訓、科學知識等角度為嚴禁濫食野生動物的提案提供知識支持和可操作性的建議🧘🏻‍♂️。柴巍中副教授通過意昂体育平台、致公北京市委向國家上級決策機構提交“關於緊急設立新冠肺炎國家防疫專家組和總防疫官”的提案該提案獲得中國僑聯獎勵🤦🏿。

生育健康研究所劉建蒙教授在疫情早期階段即積極響應相關要求👨🏼‍💼,多次建言獻策,如2月1日完成了《關於強化落實既行嚴控舉措,遏製疫情𓀙,避免功虧一簣的建議》和《關於加強防疫一線新聞報道的建議》🧣,經意昂体育意昂、九三學社遞交九三北京市委🌗、意昂体育平台🏀、國家統戰部👨🏽‍🚀; 2月4日完成了《疫情分析與對策建議》專題報告,並於2月5日經北醫科研處、意昂体育九三學社🧙🏿、國家衛健委等遞交國家教育部、九三北京市委🧑🏼‍🔧、國家統戰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多個事前預判與後續疫情走勢相一致🐵;中央統戰部相關同誌亦電話聯系劉建蒙研究員咨詢相關情況。相關建議對抗疫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生育健康研究所王斌、李智文🌥👴、葉榮偉、張樂、薛濤等自2月至6月起多次參加科技部及CDC組織的專家討論會,並向科技部提交了《新冠肺炎流行對不良妊娠結局影響的進展》🙋、《關於季節變化對新冠病毒傳播影響的國內外研究進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研究現狀及未來調查建議》等多項專報。王斌從2月下旬至9月借調科技部病毒傳播途徑專班,作為科技部專家組成員,參與無症狀感染者疫情研判和政策報告編寫工作🏵,協助完成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研究進展報告》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批示認可。

生物統計系主任周曉華研究團隊針對“如何科學👨🏻‍⚕️、高效地控製疫情發展”這一疫情爆發期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從1月25日起撰寫多篇簡報上報中央機關、學校等各級領導。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周曉華團隊在2月中旬通過北大智庫、北大科研部等向國家機關提交了簡報,預估武漢市每天感染人數,特別是封城後實時動態評估武漢市疫情發展趨勢。研究團隊提示,武漢市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針對武漢市所有發熱或有其他較輕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的普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應該繼續增加武漢市可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床位和醫療設施,最終目標是收治所有患者並隔離,從而阻斷病毒在武漢市內的傳播。在後續的簡報中3️⃣🆘,團隊對於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武漢地區“零號病人”的發病時間等給出了預測結果。為後期相關政策製訂提供參考👰🏻‍♀️。


三、在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一線誌願服務,助力疫情分析防控

為支援國家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疫情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自1月26日起🫖,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王洪源副研究員🌶、龐元捷老師等2名教師以及韓雨廷🔢、馬秋月、馬雨佳😳、陳思、張雪瑩、李偉、楊若彤🖱、李澤武(生育健康研究所)、郭英男(生育健康研究所)、巴哈白克(生育健康研究所)、劉欣然(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毛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霍家康(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董彥會(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周川(毒理學系)、金昱、張靖雪✯、王西婕、宋沁峰等19名研究生接力式☀️、晝夜不歇地持續奮戰在分析全國疫情一線。醫學部黨委徐善東副書記👩‍🦲🧔🏼、意昂孟慶躍院長、意昂黨委郝衛東書記先後前往慰問,意昂黨委副書記💇‍♀️、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詹思延教授、呂筠教授👧🏿、吳濤教授前往指導SOP標準作業程序,梳理構建科學的工作流程。李立明教授、余燦清副教授、孫點劍一副研究員等帶領安航(生育健康研究所)👰🏽‍♂️、楊淞淳😨、劉揚(生育健康研究所)、王斯悅𓀕、胡一禎、溫俏睿、蘇鶴軒等8名同學線上遠程支援國家CDC誌願者相關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檢索不涉密的信息、文獻查閱、統計方法支援等🍚。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詹思延教授📵、曹衛華教授參加海澱區衛健委疫情相關會議,提供專家咨詢。在湖北老家期間,孫點劍一副研究員在湖北公安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作為誌願者工作兩個月(2月17日至4月17日),深入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聚集性疫情分析🙆🏿‍♀️🕳、數據管理與分析👈🏻、專業答疑🚏、疫情研判等。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博士生劉慶萍(1月24日至7月20日)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值守疫情,本科生劉奇琛協助北京市疫情防控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督辦、對外電話接聽。15級長學製學生張佳偉自1月30日起前往北京市疾控中心協助做好疫情相關文獻查找🏃‍♀️‍➡️🌿、翻譯等誌願服務。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生楊君婷更是作為誌願者參與到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這個“苗鄉”的抗疫一線(2月1日至2月28日),並接受人民網貴州頻道記者采訪🕵🏼‍♀️。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在職博士生崔玉山自1月24日至4月3日在天津市疾控中心參加新型肺炎防控工作,主要工作為指導區疾控終末消毒和提供天津市留觀人員隔離點設置技術支持工作(包括空調使用🍲、排風設置、汙染防範等),目前已多次參加現場消毒工作和指導約20個隔離點的設置工作。在職博士生符2020年1月22日至4月1日🤹🏼,剛在天津市加入留觀安置點督導組,參與北辰、武清和南開3個留觀安置點督導和技術指導,對病例、疑似或密接進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並控製傳染源。在疫情期間參與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備班與督導,為密切接觸人員✦、疑似病例及援助湖北的天津醫療隊(目前已派醫務人員共八批,近千人)回歸後的隔離觀察做工作🔛。此外還為天津支援湖北恩施的醫療隊作後備支持,采用ArcGIS對醫療隊的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和可視化表達🎰。在職公共衛生碩士生何立偉於2020年1月29日參加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新冠防控工作💍,1月29日至2月13日在信息組從事確診病例庫整理、數據分析🩲🧏🏻‍♀️、信息報送等工作;2月14日至5月18日轉到流調組從事流行病學調查🧛‍♀️、現場采樣、航班密切接觸者管理等工作。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在職博士生周蕾為2018級(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公共衛生博士在讀研究生🙎‍♂️,疫情期間擔任中國疾控中心應急響應工作組國際合作組副組長以及流行病學工作組成員,2019年12月31日作為國家第一批工作組專家趕赴武漢進行疫情應對處置,2月16日-24日作為中方專家參加了中國-WHO聯合考察組赴北京、四川、廣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並完成聯合考察報告(中英文版),1月-2月先後多次參與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全國疫情形勢分析研判和技術文件製修訂討論會議🔊,2月以來數十次代表中國參加中聯部、外交部👽、國家衛健委、WHO總部、WPRO、世行、亞洲發展銀行🧘、美國CDC、歐盟CDC、非盟、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駐華使館、美國科意昂👨🏼‍⚖️、巴西醫科院等國家和機構組織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會🧜🏻‍♂️,作為執筆人或重要作者,完成多件技術報告和技術方案等文件,撰寫並發表多篇科學論文♧。在職博士生吳丹自2月3日起持續在中國疾控中心,參加中國疾控中心新冠疫情一級響應工作,在防控技術工作組下防控策略組參與疫情防控策略研究各項議題🥱,參與應急準備要點討論等🤷🏼‍♀️🕵🏻‍♀️。現參加新冠疫苗工作組工作,參與新冠疫苗相關研究等⚙️。在職博士生安誌傑自1月25日至5月31日先後參與疫情相關技術方案製定🏗、防控策略研究製定🤷🏼‍♂️、全國血清學流調設計、新冠疫苗應用策略等工作。在職博士生朱碩斌自2月3日起持續今在北大醫院協調院內防控工作,並於5月13日在國際頂級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參與發表題為“China experienc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FangCang hospitals of Wuhan”的學術評論文章🥏。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在職博士張燦有⛹🏿‍♂️,2月6日起作為衛健委社區防控專家組成員赴武漢指導社區排查🧘‍♀️,主要工作內容為幫助社區優化“網格化管理🪜,不少一戶,不漏一人👨🏻‍🦼,地毯式排查”流程,為指揮部提供建議。至2月9日,已走訪兩個社區,四個小區👋,一家大型超市🫳🏻,兩個疑似病例和密接者隔離點👨‍👦‍👦,同區級指揮部召開多次情況交流會,提供多條決策建議。此外,衛生政策與管理系研究助理宋多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委托,2月3日至2月23日自疫情以來一直積極參加疾控局的誌願服務,幫忙協調國際合作。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崔斌老師於2月1日至2月5日協助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辦事處線上收集並整理一線醫院和疾控中心緊缺物資信息。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崔斌老師受國家醫保局委托於2月1日至2月15日對全國疫情走勢進行分析並提出醫保應對策略💆🏼。

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博士王海雪自2月19日起至4月㊙️,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在縣疾控和縣衛健委均做過相關工作👷🏿,在縣疾控參與縣裏疫情防控報告撰寫工作🖕🏼,並在衛健委參與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督導相關工作。

生育健康研究所博士生劉慶萍自2020年1月24日至今,在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值守疫情,個案質控、審核及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全市疫情每日匯總分析等相關工作。

全球衛生學系碩士生趙春山自2月3日至23日被臨時抽調至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製防控組參與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結合自身經驗,為研判世衛組織宣布構成疫情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按照《國際衛生條例》我宜采取的應對措施及籌備召開東盟-中日韓應對新冠疫情視頻會✯、APEC高級官員會以為是專家組視頻會等國際會議提供技術支撐𓀊。在此之前🙈,趙春山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製局監測評價處借調,與國際合作司相關處室合作,協助梳理、分析疫情發展狀況✤🧙🏼,輔助研判📘,為我國對外合作與溝通提供支持🍧。全球衛生學系王昱老師聯絡CMB(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捐贈器械協助中國相關醫院抗擊疫情🐕。

衛生檢驗學系盧慶彬副研究員參與北京市海澱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研討會💹,為新冠疫情的防控以及意昂体育官网應急管理體系獻計獻策🔚。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王軍波副教授積極響應北京市委組織部號召參加“周末我上崗”活動🙎🏻‍♂️,在3月7日至5月30日期間共參加13次社區疫情防控執勤工作🫄🏼。


四、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重大會議議題討論,維護中國利益立場

全球衛生學系鄭誌傑教授🎅🏽、劉培龍教授🫰🏻、郭巖教授、黃旸木副研究員、尹慧老師🧜🏿、金音子老師奮戰在世界衛生大會及世衛執委會上🪐,關註前方動態💻,參與每個議題的討論發言,為使團和國內提供第一手的信息🕗,為中國代表團表達並維護中國立場提供咨詢建議🧑🏼‍🦳。劉培龍教授和謝錚副教授對“國際公共衛生事件”(PHEIC)定義🫗👳🏽、標準及影響等進行解讀,為民眾客觀🏌🏽‍♀️、科學、理性認識世衛組織決定提供支持。全球衛生學系碩士生趙春山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製局監測評價處借調,與國際合作司相關處室合作👩🏿‍🔬,協助梳理、分析疫情發展狀況,輔助研判,為我國對外合作與溝通提供支持。

衛生檢驗學系崔富強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參與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協調了新華社對世界衛生組織高級別官員的采訪,幫助新華社為中央領導同誌完成內參兩篇(得到中央領導批示)🏬,促成了中國政府在疫情早期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2000萬美元的專項資金援助;二是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對所有中國籍國際職員參與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追蹤和總結,向國家衛健委提供了總結報告一份;三是積極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疫情防控的誌願者團隊,隨時準備派往全球各地🦶🏻;四是幫助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病司製定了新冠疫情期間有關疾病健康保健服務的問答;五是組織召開了2次世界衛生組織6大區的季度會議,就疫情對病毒性肝炎防控的影響進行了討論;六是在疫情期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基金的駐日內瓦的全體中國籍職員召開了一次視頻會議💲,討論和溝通疫情期間共同關註的問題。



五、聚焦疫情趨勢💆、治療藥物®️👇🏽、心理幹預等📡,積極展開科研攻關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詹思延教授、孫鳳副教授、王勝鋒副研究員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合作,開展針對新冠病毒藥物治療的真實世界研究。孫鳳副教授展開針對疫情的自主研究——β-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循證評價,力求通過循證評價,尋找到可能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藥物。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黃濤與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沈文禮在杭州市西溪醫院、杭州師範大學醫意昂等多家醫院開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線醫務人員焦慮和社會支持現狀調查》🆓,主要希望研究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到可能影響一線醫務人員焦慮等心裏問題的因素,及時進行幹預🙂‍↕️🥲。2月4日響應意昂號召👩🏼‍🔬,按照教育部要求🏌🏿,提供較詳細“疫情分析與對策建議”報告和最新研究論文🤰。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馬冠生教授牽頭申請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項研究”課題,題目為“新型肺炎疫情中健康傳播現狀及策略的研究”;並牽頭申請中國科普研究所委托項目“應急科普機製建設和能力提升研究”,為開展新型肺炎的應急科普❄️、促進健康傳播出謀劃策。張玉梅教授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新技術——快速檢測疑似病例的方法及產品🫷🏽🧘‍♀️,力求將改進型樣本保存液與檢測試劑聯合😝,保障不同環境條件下樣本采集的穩定性,實現快速檢測。

毒理學系張寶旭教授展開抗擊武漢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北大營養食品支持方案研究🧒🏻🔕,擬利用意昂体育平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配伍減毒重點研究室、毒理學系、意昂体育平台營養和保健食品評價中心的技術優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一線人員和病人提供具有抗病毒抗感冒功效食品原料的食品或烘焙食品,針對性強化一線人員的營養水平🙌🏽,保障參戰人員的健康。

全球衛生學系黃旸木副研究員展開中國埃博拉出血熱相關醫藥產品研發現狀與激勵機製研究🙎🏿,通過分析中國埃博拉相關醫藥產品研發進程,識別當前中國推動新發傳染病研發相關政策的優勢和差距,並通過國際比較研究☔️,探究推動相關醫藥研發的有效激勵措施😫🛍️,及中國應急研發產品在國際應用的主要挑戰。該課題為製定適用於推動此次疫情的相關研發政策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

全球衛生學系鄭誌傑教授、黃捷研究員團隊積極參與醫學部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重大傳染病專項,以提升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數據采集質量🤌🏽、建立高精度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測模型為目標🚵🏼,提交並申報《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中大規模人群的數據錄入標準化和融合技術》項目🍄。

全球衛生學系黃捷研究員參加醫學部相關科研團隊。研究表明可以用QR二維碼來存儲和共享冠狀病毒基因數據,並且使得後續的數據分析更加迅速和便於操作🫅。目前正聯合北大本部信息技術意昂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實用推廣評估🔹🚴🏼‍♀️。下一步擬展開“大數據人工智能對於疫情防控的應用與展望”相關文章撰寫🧑🏼‍⚖️。

全球衛生學系鄭誌傑教授團隊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冠疫情專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全球衛生治理和國際合作機製》項目🩺,重點關註全球衛生安全和全球衛生治理體系建設。黃旸木副研究員聚焦新冠肺炎醫藥產品加速研發機製5️⃣,主持意昂体育平台新冠專項研究1項🧖🏿。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郭靜副研究員通過在線調查的方式,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社會心理調查”🩷。截至目前已經回收成人🤾🏼‍♀️、兒童問卷10000余份;同時幫助李寧公司在線開展員工危機心理🈲、北京十一中學等在線開展中學生危機心理篩查等服務👦🏿。該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專項、意昂体育平台社科部新冠防控專項基金資助🧍‍♀️。

生育健康研究所劉建蒙、李宏田教授帶領團隊學生黃永迎、程誌浩等完成論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與武漢人口遷徙關系研究”,該文獲得重要數據🧝🏿🤍,對國家及時研判疫情階段,防控效果有重要價值。劉建蒙研究員👏🏽、李宏田副研究員、周玉博老師、薛濤副研究員🚣🏽‍♂️、熊朝霞老師、王斌副研究員、李智文研究員、葉榮偉研究員及若幹研究生積極申請意昂体育平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攻關專項”課題。劉菊芬副研究員指導本科生石珺怡開展大創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健康信息獲取和傳播的調查”,特別關註疫情相關的影響。並開展屏幕組學的社會流行病學研究,包括文獻查詢、數據分析等工作𓀔。

生育健康研究所李智文教授、王斌副研究員、葉榮偉研究員🍶、薛濤副研究員↗️、張樂老師、張亞黎老師、李楠老師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應急專項“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流行病學及防控策略評價研究”的項目(編號🍷:2020YFC0846300),負責課題6“新冠肺炎流行對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的研究工作。

婦幼衛生學系王海俊教授團隊基於全球視角分析新冠疫情對兒童保健工作的影響3️⃣,及其所致中低收入國家或地區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健康問題增多👨🏻‍🏭,對新冠疫情形勢下的兒童保健工作提出專業建議,撰寫述評文章《減輕新冠疫情對5歲以下兒童健康不公平性的影響》,助力保障兒童健康,減少健康不公平性👲🏻。

婦幼衛生學系王海俊教授🙍‍♀️、劉崢老師、徐相蓉老師、醫學信息學中心劉徽老師,以及婦幼系研究生金楚瑤、馮強、萬中尚💳、王實✅、周雙(排名不分先後),針對新冠疫情期間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各三所城市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開展在線調查,評估疫情防控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為如何改善疫情期間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

衛生檢驗學系盧慶彬副研究員與湖北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進行流行特征🧘‍♂️、臨床特征👨‍💻🆖、結局預測💪、用藥評價以及相關的致病機製研究👲🏼。目前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實驗室指標在COVID-19患者死亡預測中的應用(Longitudinal Profile of Laboratory Parame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Prediction for Fatal Outcome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已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

衛生檢驗學系崔富強研究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的居家隔離期間🧏‍♂️,考慮公眾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課題組分別在2020年1月28至2月10日、2020年2月28號至3月10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兩次關於新冠疫情認知、防護和心理的橫斷面調查,確定了居家隔離產生的心理影響及影響因素,為未來疫情防控和心理疏導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結果也即將發表。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郭靜副研究員連同其他學者撰寫的《關於促進高暴露人群危機幹預和心理建設的建議》🤾🏻、《疫情期間失親家庭善後工作的建議》報送並刊登在湖北省新型智庫內刊國家治理參考。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楊莉副教授5月11日🚧、15日參加北京衛健委全市發熱門診空間布局和能力提升規劃編製部署會並承擔北京市發熱門診空間布局和能力提升規劃研究課題。此外,楊莉副教授還接受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托承擔北京市2019年健康城市和公共安全體系專項體檢課題💲。

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鈕文異教授應中國科協科普研究所《科普研究》雜誌編輯部發出的“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科學傳播與普及”專題筆談特邀約稿函邀請,已經組織在校及畢業研究生和老師撰寫了4篇論文,其中一篇已經刊登,其他2篇在退修中。

生物統計系主任周曉華教授帶領本系師生積極科研攻關,綜合利用流行病學數據、病毒基因數據📏、交通流量數據等各種信息💪,從數學模型和統計模型相結合的角度對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力圖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疾病流行特點和規律,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提供以數據為基礎的定量化決策建議。

生物統計系尤翀🪯、林秋實、周曉華(發表於《China CDC Weekly》)及林秋實、胡陶鈞、周曉華(發表於《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和《應用數學學報》)對重點感染區域(如武漢等)的感染人數進行數學反推。周曉華團隊創新性地綜合考慮人口遷移率👩‍🦱🕴,病毒的臨床特征,結合動力學模型中的基本再生數,提高了對武漢感染人數估計的準確性🫅🕵🏽‍♂️。

生物統計系張雲俊👩🏻‍🎓👩‍🎓、張原、尤翀🦸🏽‍♂️、周曉華等(發表於《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推斷COVID-19 的傳播特征以及發展規律。為了精準地預測疫情以及部署防疫措施,需要采用數學模型對病毒的傳播動力學進行定量地研究。團隊首先對傳染病流行規律研究的數學和統計模型進行歸納和總結𓀔,並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分析和決策建模研究的思路和建議。

生物統計系張原、尤翀🦪、蔡振豪🚄🧑🏿‍🎨、孫嘉瑞、胡文傑、周曉華等利用新型的隨機動力學模型SEAQIR模型對中國及海外疫情發展、疫情控製時間➰、部分臨床特征等進行估計和預測🦄,創新性地將潛伏期的傳染性🚴🏻‍♀️、無症狀感染者和醫學追蹤以及不同時間點防控措施對於疫情的影響融合進隨機動力學數學模型中👱🏿,克服傳統動力學模型的不足🛍👨‍👦‍👦,實現了對疫情發生和發展趨勢的有效預測。通過SEAQIR模型,團隊認為症狀病毒攜帶者很可能並非特例而是在總感染人數中占有不可忽略的百分比(參數估計約為32.5%)🎰,並在本次疫情的傳播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約為有症狀患者的一半。

生物統計系李明遠🤳🏼、張雲俊、周曉華等(發表於《應用數學學報》)基於EM 算法來分析流行病學史數據🙉,並以此推斷COVID-19 的傳播特征🤎💂🏻‍♀️,包括傳播的再生數和異質性。該研究基於分支過程建立帶有異質性的傳染病傳播模型,以此更準確地描述病毒的傳播機製;並且基於EM 算法提出新的計算方法來分析流行病學史數據,該方法不僅能提高估計效率,並能夠擴展到信息不完整等復雜情況。該研究在發現在1月29日前💣,控製再生數為3.4👱🏿‍♂️,而在此之後直線降至0.2,疫情無法在天津持續爆發,但是超級傳播者依然存在。

生物統計系周曉華團隊對COVID-19的臨床特診進行了估計👨‍🦽👩🏻‍🏭。傳染病潛伏期和發生時間(generation time)是重要的臨床特征。對潛伏期和發生時間的精確了解將有助於為疾病控製提供最佳的隔離期長度,而且在研究疾病傳播機製和治療中也至關重要🎃。尤翀、鄧宇昊🧑🏿‍💻、胡文傑、孫嘉瑞🌐、林秋實、周峰、馮增興, 張遠, 陳正超、周曉華 (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創新性地提出利用更新理論對潛伏期分布進行估計,通過減少回憶偏倚並利用大量可得的詩句提高估計準確性👳🏼‍♀️。此研究發現潛伏期的估計中位時間為8.13天🙌,平均時間為8.62天,大約5-10%的患者潛伏期長於14天。此外鄧宇昊🎞、尤翀、劉宇昆(華東師大)、秦靜(NIH)、周曉華等還提出了並進一步利用區間刪失改進潛伏期模型,以及一種基於潛伏期和序列間隔對發生時間進行無偏估計的方法。

生物統計系張雲俊、李昱穎、王璐🍭🛌、李明遠、周曉華(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以天津市1月底至2月底所有的確診病例為基礎,分析了新冠病毒在城市環境中的傳播特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在強力管控措施下顯著降低🎄,但是傳播的異質性沒有減弱🎀,較高水平的傳播異質性使得天津的確診病例呈現明顯的聚集性特征。研究確認了天津疫情中出現的“超級傳播者”。其結果對於城市環境中製訂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生物統計系周曉華團隊在國家和各省市衛健委以及百度🙅🏼‍♀️🧔🏿、中國移動等提供的數據支持下,通過構建新冠病毒感染預測模型✋,開發了衡量疫情擴散能力關鍵指標的統計工具,並與靈迅合作開發疫情預警可視化平臺🫀。綜合利用數學和統計模型,基於多種數據信息來進行定量化、科學化地防控,是我們與傳染病作鬥爭的重要武器。基於數學和統計模型的研究成果,對各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應對傳染病疫情的決策提供了充分且可靠的依據。同時,各國政府也積極開發基於數學和統計模型的疾病預測和分析系統。周曉華團隊研究獲得另正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礎研究”專項及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應急科研專項支持🌤。



六、利用專業優勢投身科普宣教、知識傳播,開展疫情防控宣傳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呂筠教授、余燦清副教授、侯星朵同學等撰寫《疫情當前😶‍🌫️,公共場所從業人員如何應對?》,發表於中華流行病學微平臺。余燦清副教授撰寫《疫情高發期 這份預防攻略一定收好》,發表於中國健康網𓀑,並指導碩士生汪涵同學撰寫疫情防控攻略《要開工了 防控重點早知道》發表於健康報。余燦清教授指導學生孫秋芬、孫至佳、王文秀🤯🏇🏽、江宛瑜、李浩鑫💁🏼‍♂️👨‍🦼,在中華流行病學微平臺發布防疫科普文章👩‍🚀🍌。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馬冠生教授帶領課題組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們在《中國教育報》🧑🏻‍🦯‍➡️🤏🏿、《健康報》💁🏽‍♀️、新媒體平臺等多渠道發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文章20余篇🧑🏼‍🎓,為大眾提供疫情防控期間合理膳食、足量飲水🕵️‍♂️、增強運動的建議;為普通型及康復型患者、重症患者、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提供合理膳食的科普知識;指導大眾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糞-口傳播🧑🏼‍💼;指導大眾復工期間做好防護☁️;並以科普的形式倡導大眾摒棄食用野味、共餐等影響健康的飲食文化和行為,傳承優秀飲食文化,形成健康的飲食行為💆🏽。許雅君教授錄製兒童繪本故事《2020,這個春節發生了什麽》視頻,給兒童講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龍去脈🧷、如何做到隔離防護以及心理安慰;為北大醫學部官微撰文👟,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居家隔離期膳食營養建議的科普📃。張召鋒副教授撰寫《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提高免疫力該如何吃》、《懷疑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隔離了該怎麽吃🫘💬?》等科普文章一篇,在北京科協頻道發布,獲得較多閱讀關註。張召鋒副教授參加長沙925電臺直播,主題為“孕期與營養”🦹🏻‍♂️;參加北京衛視BTV《我是大醫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維護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等疫情防控節目錄製👮🏼‍♀️。朱文麗教授參加長沙925電臺直播,主題為“如何通過合理營養增強寶寶免疫力”;參加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母嬰健康成長萬裏行”活動線上直播,主題為“合理營養,促進免疫”;參加北京學生營養餐協會/北京市海澱區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參與“北京市中小學居家合理營養”科普文章審閱工作。王軍波教授參加長沙925電臺直播,主題為“疫情當前寶寶宅家飲食”📮。碩士生蘇米亞參與“北大意昂体育人”公眾號中傳染病小知識撰寫⚡️,推送文章一篇——《看新聞➛,學流病——傳染病名解來啦》。

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王培玉教授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的采訪🕌,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規律、最新進展⚅、防控策略🏃、國際疫情形勢⚖️、如何提升民眾疫情防控基本知識、健康素養以及新冠病毒的遠距離傳播等疫情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此外,接受《光明日報》采訪✯,就守牢社會服務的“基準線”“兜底線”🐘;加強“外防”“內控”,防患於未然;築牢抗擊疫情的心理“防護墻”🧚🏼‍♀️;盤活各方力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等幾個方面發表了觀點;還接受《新華社》的采訪ℹ️,論述了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與新冠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的關系以及相關的防控策略問題,並對民眾開展了健康教育。

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鈕文異教授編寫抗擊新冠狀病毒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和“社會動員,共克敵頑”兩個科普段子,提供給科普中國果殼網;並經九三北大二委員會上報北京社市委🚀🧖‍♀️,登載在九三北京市委網站🧑‍🎄;為中國科協科普部與有來醫生聯合推出防控疫情健康科普平臺,編寫各種人群(居家人群應知應會、疑似隔離者、老人🔸、婦女、兒童、心理等)防控疫情的幾十首健康科普段子🦸🏼‍♂️,特別是兒歌版與提前返崗人員的抗擊疫情段子,後連同“三大紀律八項註意”和“社會動員,共克敵頑”兩個科普段子等經北醫統戰部提交市委統戰部。上述刊登或部分刊登於《健康報》🦀、《中國老年報》、《中國學校衛生雜誌》→,並被衛健委中國人口宣教中心選用,拍攝成公益廣告宣傳片;應中國科協科普部與有來醫生抗擊疫情健康科普平臺邀請,為多位心理專家撰寫10篇“應對疫情心理問題科普問答文章”,編寫10個健康科普段子,鈕文異作為本書顧問兼健康科普段子作者:《漫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心理防護——戴好“心理防護罩”》,已經提交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該書同時擁有電子版及動畫視頻,並分享給中國CDC🧑🏿‍🦳🙏🏻、中華口腔醫學會網站👩🏿‍🎓、中國防癆協會網站等媒體幫助有來醫生健康科普平臺和中國科協科普部⛄️,聯系有關心理專家,建立心理科普及咨詢熱線🍍;應有來醫生抗擊疫情健康科普平臺和中國營養學會邀請🫥,參加中國營養學會與有來醫生聯合出品的營養膳食科普漫畫書;應衛健委人口宣教中心領導邀請🥣🙅🏼,編寫“以關愛醫護人員為主題的(段子)”——“向奮戰在一線全體醫護意昂体育人員致敬!”,該段子後被拍攝成視頻🩹;針對疫情期間學校停學改上網課出現的兒童視力等問題🙂‍↕️,編寫了“網課看視屏👩‍🚀,註意護眼睛”的健康科普段子🦵🏿,3月4日《中國學校衛生雜誌》配漫畫後推送到其官網。此外🅿️,鈕文異教授接收《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生命時報》👨🏻‍🍳、《北京科技報》等7家媒體采訪,針對疫情動向、防疫措施等主題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咨詢🏊🏿。鈕文異教授還受到多家企業或機構的邀請👩🏼‍🎓,錄製了4場線上防疫科普講座,針對返工防疫註意事項進行解答♈️。

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常春教授團隊通過微信公眾號“悅讀躍健康”推送了《口罩 | 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防護口罩你會選擇嗎🤵🏿‍♀️?》、《疫情早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咨詢平臺推薦》、《心理健康 | 在家看新聞看到哭?面對疫情,心理健康同樣不可忽視!》等17篇有關新冠疫情的文章,對“口罩的選擇”、“流行病學名詞”🤜🏼👨‍🦼、“居家消毒”、“合理膳食”🔩、“新冠治療方法”等知識進行了科普解釋👩‍👩‍👦,累計閱讀量為1015次📵。

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學系崔婧晨同學,2020年2月8日至3月31日🫶🏼🤵🏽‍♂️,參與居住地轄區衛生部門(義馬市衛生健康委)進行抗疫相關流行病學數據匯總分析工作。主要工作內容為協助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科相關工作人員每日定時整理《義馬市湖北及武漢返義人員排查登記日報表》並分類匯總,定時報送上級相關部門,並及時通知轄區各有關醫療單位做好疑似病例等人員的集中隔離🎅🏽、居家隔離事宜。2020年4月7日至4月21日🧍‍♂️,協助義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開展《義馬市“防疫有我🫄🏼,愛衛同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知識有獎競答》活動。主要包括活動策劃、獎項設置、平臺搭建、數據監管等內容。活動累計參與18275人次👶🏽,答題訪問42827人次😓。2020年2月中下旬,積極響應在疫情防控期間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發布的《關於征求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建議的通知》,結合既往工作經驗和現實感悟📛,撰稿《關於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若幹建議》並提交河南省疾控中心。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黃薇研究員接受“健康報”采訪、聯合撰寫《口罩=安全😉📀?專家指出:不能正確佩戴口罩👩🏿‍🏫,反倒增加健康風險》🤹🏿‍♀️,發表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的《大眾健康》雜誌上。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周子君副教授接受央視✌🏿、央廣新聞和環球時報采訪,科普新型肺炎防控相關問題。

婦幼衛生學系王海俊教授、王燕教授、王曉莉教授🥷🏽、周虹副教授♐️、羅樹生老師、周倩齡副研究員、高燕秋老師♗、任正洪老師、劉崢老師🧑🏻‍🦰、包鶴齡老師、徐相蓉老師,攜婦幼系研究生王銀平🤎、陳春屹、高雅晴😦、徐金輝、王實、譚暢、李夢詩、楊向明🛃、金楚瑤🤸🏼、張萍萍👩‍🦼、唐澤昱🎻、彭遠舟、吳天晨、石慧峰、牛潔瓊、宋綺瑩、安美靜☺️、陳昊月🧑‍🦼、黃月👉🕵🏼‍♂️、蔡誌環、周雙⛽️、林力孜、李文灝🧚🏽‍♂️、萬中尚(排名不分先後),共35名師生2020年2月6日成立婦幼人群疫情防控誌願小組🕷,整合優質資源,開展婦幼保健的科普宣傳,為婦幼保健院包括海澱區婦幼保健院和通州區婦幼保健院等提供技術支持,製作”疫情期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系列科普文章👭🏻,為廣大婦女及其兒童健康貢獻力量。

婦幼衛生學系王海俊教授在疫情期間接受新華社采訪,就“必須警惕幽門螺桿菌👨🏻‍🦲,專家談改變不良用餐習慣”問題回答記者提問,王海俊教授針對兒童餵養不良習慣提出了建議。王海俊教授和劉崢老師在疫情期間根據北京市🎥、山西長治市和新疆烏魯木齊市的疫情防控特點,指導12所小學約700名學生和家長如何防控兒童肥胖這一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此外,王海俊教授還帶領研究生們在疫情期間,整合資源,匯總形成“新冠疫情期間兒童健康&教育資源”𓀐,發布於兒童健康服務平臺公眾號,免費提供給兒童🧏🏿‍♂️。

婦幼衛生學系馮強博士於2020年1月底至10月先後接受北京日報、中國體育報、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臺總臺中國之聲🙆🏼‍♀️、今日頭條🤭、抖音直播等采訪,就“兒童、青少年如何居家進行體育鍛煉”、“疫情當前,在家鍛煉方案”💊、“鍛煉註意事項”等問題進行解答。並撰寫的科普文章“非常時期的陪玩攻略🧑🏻‍🌾🖨,這份室內親子鍛煉方案請收藏”🚢,為廣大家長們提供了參考意見。唐澤昱博士1月31日在意昂体育官网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下,撰寫一篇科普文章“看新聞,學流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重點”👱🏿‍♂️🔽,推送在“北大意昂体育人”公眾號上。

婦幼衛生學系王海俊教授🆙、王燕教授🧑🏻‍🦰、王曉莉教授、周虹副教授、羅樹生老師🙆🏼‍♀️、周倩齡副研究員、高燕秋老師、任正洪老師、劉崢老師🙎🏿‍♀️、包鶴齡老師💅、徐相蓉老師,攜婦幼系研究生王銀平🥡、陳春屹、高雅晴👩🏿‍🔧、徐金輝🚶🏻‍♀️‍➡️、王實👨🏻‍🦯‍➡️、譚暢🏋🏻‍♀️🍝、李夢詩、楊向明、金楚瑤🚳、張萍萍🔃、唐澤昱、彭遠舟🈶、吳天晨、石慧峰🦉、牛潔瓊⭕️、宋綺瑩、安美靜、陳昊月、黃月、蔡誌環、周雙、林力孜👴🏽、李文灝、萬中尚(排名不分先後),共35名師生2020年2月6日成立婦幼人群疫情防控誌願小組🙇‍♀️,整合優質資源,開展婦幼保健的科普宣傳🦦,為婦幼保健院包括海澱區婦幼保健院和通州區婦幼保健院等提供技術支持,製作”疫情期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管理”系列科普文章,為廣大婦女及其兒童健康貢獻力量。

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馬軍教授編寫《中小學校新冠肺炎防控問答(漫畫版)》🌴,已由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發行。馬軍教授3月26日為湖北省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湖北省婦聯“護蕾行動”項目公益講座”授課📘,“兒童居家期間防疫與父母照顧”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抓住的關鍵環節”🦵🏿,28萬多人在線觀看🍫。4月3日馬軍教授直播的極簡科學課💜,《疫情下的兒童青少年健康與返校指南》在直播平臺在線觀看人數高達150萬人,5月15日在健康直播間做的《學好防災減災技能,向災害Say No》直播更是突破200萬人觀看,並在當日沖到熱搜第3名的位置🧚‍♀️。

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馬迎華教授在2月10號組織編寫中國教育學會有關文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控製要點(學生、家長與教師版)》。通過簡潔明了的十項要點,即“宅在家♥️👼、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適度飲水🏎、安全飲食、適當運動、做好監測、未經許可不得返校和返校途中做好防護”☑️,在疫情早期為師生及家長如何做好防控提供建議。馬迎華教授2月26日接受中國教育報郵件采訪,題目為“怎樣精準抗疫確保開學安全有序”,就“關於怎樣做好師生員工健康監測工作🈯️?怎樣做好疫情防治知識技能培訓?怎樣做好校園清潔消殺工作?怎樣建立健全校園突發疫情應對機製🧑‍🎓?”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已經發表在3月4日中國教育報新聞版🚵,為“防護疫情守護學生成長”系列報道之八。馬迎華教授於2月初受救助兒童會委托👎,帶領其學生崔聞心、郭雪兒🩼、朱璠、李遠騁等對英文版的《中小學校新冠肺炎防控問答》的內容進行編輯審核🤟🏼。馬迎華教授2月19日受邀請👱🏽‍♂️,帶領其學生高迪思、郭雪兒🐺、崔聞心、陳天麒等參與疾控科普知識庫內容的編輯與審核。馬迎華教授還受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邀請🤾🏽‍♀️,於3月10日18:00-19:00做為嘉賓🍬,參加由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共同組辦的”疫情期間中小學生健康守護”網絡直播節目。解答了疫情期間居家學生學習和學校防疫工作、居家期間學生身心健康、親子教育和親子關系等話題。直播平臺: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中國青年報🔠、百度健康、騰訊醫典↖️、騰訊視頻、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愛奇藝、新浪新聞、阿裏健康大藥房等,總計觀看892.7萬🤛↪️。李榴柏副教授為北京市科委應急項目提供“抗擊疫情相關”技術材料,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聯合基金、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科興聯合基金等提供指南建議。朱廣榮副教授作為參與者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提供《北京市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開學準備計劃研究報告》,其成果被采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提供了成果采納證明)。5月受教科文組織委托,馬軍教授牽頭,宋逸副教授組織馬迎華教授、星一副研究員、董彬副研究員、鄒誌勇副研究員帶領研究生楊招庚、閆曉晉👉⏭、張京舒、馬寧和劉雲飛參與編寫《教育應對疫情指導手冊——學前教育》和《教育應對疫情指導手冊——基礎教育》2本手冊的中英文版❤️,將於6月中發布。3月,受人民衛生教育教社的邀請👲🏻,馬迎華教授擔任《中小學健康教育簡要讀本》的主編,研究所的三名研究生劉思辰、崔聞心🌥、李遠騁也參與到讀本編寫過程中✨,預計9月在中小學生中使用🧑🏿‍🔧。4月12日⛴🚌,受教育部教材局委托,馬迎華教授、馬軍教授帶領李榴柏副教授和研究生朱璠、劉思辰、李遠騁、崔聞心🂠、郭雪兒開展 “中小學生防疫抗疫教育內容研究”,研究成果“防疫抗疫專題教育內容目標按學段分布框架”和“健康教育五大領域內容目標按學段分布框架”🫳🏻,將為今後在中小學教材課程融入生命與安全教育提供專業依據。

全球衛生學系鄭誌傑教授接受美國大使館、法新社及德國Redaktion Politik等多家境外媒體采訪,就全球新冠疫情發展及防疫策略提出建議。鄭誌傑教授聚焦全球疫情態勢,重點關註美國🧚🏻‍♀️、意大利🌿、法國等疫情嚴重國家,介紹中國抗疫經驗和防控策略,結合當地情況對境外國家疾病防控、社區管理、線上教學等提供建議。同時,隨著其他國家疫情發展🌠,外防輸入已成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鄭誌傑教授就嚴防境外輸入接受人民網🗽、南方都市報👨‍👩‍👧‍👧🩵、廣東時代財經刊、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等媒體采訪👩🏼‍🦰,為我國應對全球疫情升級帶來的挑戰提供防控建議。

全球衛生學系劉培龍教授、謝錚副教授疫情期間接受新華社采訪😑🩲,提供“2019-nCoV國際影響和對策”內參資料。劉培龍教授翻譯《柳葉刀》重磅評論文章“COVID-19暴發期間不要違反《國際為啥條例》”,該文章由十六位全球有影響的衛生法學家撰寫💂🏻‍♀️,為國際社會理性應對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提供重要依據。

全球衛生系謝錚副教授受邀成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今日亞洲》特約評論員🪶,每日跟蹤疫情,就全球疫情形勢和各國疫情熱點給予及時🦸🏽、權威、專業解讀,並在疫情暴發之初在《環球時報》發表中日衛生合作文章🫢,對中日兩國面對新冠疫情開展衛生應急合作建言獻策;接受《中國慈善家》采訪;為綠色光年做疫情相關在線講座👰🏻。

生物統計系周曉華教授等還積極推動抗疫相關的學術成果交流和普及⬛️🤞🏼,通過騰訊視頻🅰️、北京大數據協會🕧、中國人民大學、在線平臺做過多次報告。權威科學家就新冠肺炎疫情解疑釋惑📹,起到了穩定人心的重要作用🤦🏼‍♂️。作為其中的成員🈳,周曉華教授的工作也在2月份得到了“中國數學會”、“中國科協”等相關組織的報道,並得到了光明日報等的轉載。

衛生檢驗學系教師曾靜在疫情期間參與中國心理協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等組織的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公益講座、資料錄製、專家評審等活動🔽。作為中國心理學會臨床醫學與咨詢心理專委會正念學組疫情心理服務專家團隊成員,參與心理援助材料的征集與專家評審、設計製作工作(2020.2.8-2020.3.4)。參與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靜觀專業委員會組織的抗擊疫情公益講座活動,舉辦線上工作坊《疫情下的安住與慈心-覺察什麽在進出身心》(2020.2.10)。參與在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正念學組聯合發起的《抗擊疫情全民心理健康》活動🧎🏻‍➡️,作為公益講師舉辦在線心理工作坊《疫情下的安住與慈心-以同在彼此支持》(2020.2.15)、服務於醫護及心理助人者。受中國心理學會臨床醫學與咨詢心理專委會正念學組及“心援心”公益心理療愈項目邀請,製作面向大眾及醫護的心理調適引導音頻,部分已投放網絡👩🏿‍🌾、喜馬拉雅及武漢方艙醫院。

衛生檢驗學系盧慶彬副研究員及時解答老師和學生的關於新冠肺炎或新發傳染病的問題和困惑🤴🏿,並參與相關科普書籍《新型冠狀病毒阻擊戰啟示錄》的撰寫🫱🏼,積極宣講新冠疫情的防控知識和措施🙅🏿‍♀️,指導研究生開展新冠肺炎方面的研究。

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吳明教授4月9日參加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組織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階段性總結專家研討會,4月23日參加國務院新冠疫情聯防聯控綜合組組織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和防控策略調整座談會,並在會議上發言。楊莉副教授3月7日, 參加北京疾控中心關於境外人員疫情研判和核酸檢測專家咨詢會👨‍🍳;5月21日參與北京市衛健委關於召開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工作會提供咨詢。

16級預防醫學本科生韓沛恩同學參與2019-nCoV疫情地圖的製作,負責數據收集及製圖🥓;組織高中校友會進行募捐並打通從進貨到運輸全流程,為南京六家定點醫院捐贈口罩、防護服和手套等物資;作為健康傳播協會會長組織推出疫情知識科普特別專題,總發文量5篇,閱讀量20萬余人次。16級預防醫學本科生陳林一、程昊哲兩位同學加入公眾號“PKU健康傳播”編撰小組,針對現在外界報導的死亡率不盡相同💈、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的疑惑、公眾對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混用等方面進行科普文章撰寫。對各平臺文章公布的死亡率進行分析和比較,糾正錯誤觀念,清晰給出病死率的計算方法🚵🏽,並且指出其他相關報道的合理之處、不合理之處。通過網絡搜索,在美國疾控中心上搜索美國流感相關數據,以作為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對比𓀑。在計算病死率、病死病例計算範圍等方面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協助《“病死率”15%?“感染率”83%🦥?別怕!一文幫你搞清數字疑雲》一文成型。18級預防醫學本科生余勇同學2月4日與同學通過錄製喊話視頻,在會澤縣融媒體上🕠、會澤電視臺播放,呼籲全縣16萬學弟學妹攜起手來,共抗疫情🫑。

越是艱險越向前。此次疫情中,北大意昂体育人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勇於奉獻,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沖鋒在前🧗🏿,以切實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我們都能看到抗擊疫情的人性光輝在璀璨地閃耀著。我們堅信👨‍🔧,通過這千千萬萬人民眾誌成城🧑‍⚖️、萬眾一心的努力,定能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北大意昂体育人🧜🏼‍♀️,時刻準備著!


文/意昂体育

2020年6月12日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