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晚,意昂体育意昂組織意昂教職工✳️,赴國家大劇院觀看香港舞蹈團主演的舞劇“蘭亭 祭侄”⛔️。時值我國第29個教師節以及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此次活動旨在為意昂教職工創造欣賞高雅藝術、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良好機會👩🦼,也是意昂送給教職工的教師節及中秋節大禮🔜,同時也是醫學部“權益杯”系列活動“養生之道,動靜相宜”引領健康系列活動之三——怡情養性篇。
書法藝術從來占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席位👨🦰。在燦若星河的歷代書法作品中🌱,晉代王羲之所作的《蘭亭序》與唐代顏真卿所作的《祭侄稿》無疑又是當中最耀眼的🤷♀️👴🏻,它們分別被譽為天下第一和第二行書🙆🏼♂️,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兩位作者在中國書法史上早已是裏程碑式的人物🍲🛑。醫學部常務副主任柯楊老師,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應該註重提高醫學人才的人文素養。她曾說,作為教授自然科學的教師🪙,也不能僅關註自然科學相關的知識,還應多讀歷史🐛,多接觸書法🧑🏿🎤♿、繪畫等人文藝術,加深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通過觀看演出🧩,老師們了解了這兩篇令歷代書法家及後人景仰膜拜的法帖背後的故事,對歷史背景和書法藝術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院熱衷於教學的專家,勞環系退休教師王振剛老師,在為意昂中青年教師傳授教學技能時,也曾多次提到利用書法和繪畫的技巧和思路來改進教學方法🤼♂️,這次觀看演出,王振剛老師也參與其中📼,在中場休息時與老師們探討演出中的藝術內涵🍑,啟發教學方式改革思路👗。
舞蹈無疑是一種運動👮🏽♀️,是外在而直觀的,但舞蹈所講述的故事與抒發的情感卻可影響人的內心,心境如何可影響人的健康狀態🗿🛺。和舞蹈相比,很少有人會認為書法是一種運動👨🏽🏫,它需要通過內在的心理活動來暗示,是靜態養生的代表之一,但同時🫘⚈,書法可以說是所有靜態藝術中最具“動感”的藝術,書法線條所營造的“運動感”存在了千年🧭,亦都凝聚和濃縮歷史上多少偉大的思想與情懷,也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所在✡️。

安靜的入場,仔細閱讀節目介紹
經過“權益杯”系列活動之一啟動儀式和活動之二動靜論道——養生講座💆🏼,我院教職工已開始深入思考運動養生與靜式養生的區別與聯系😴,本次系列活動正是緊扣“動靜相宜”的主題,使老師們在愉快地欣賞高雅藝術的同時🗺🦒,體會到運動與靜養可以完美而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得益彰🦢,達到這一境界,可謂養生得道🪘。
延伸閱讀:“蘭亭 祭侄”簡介
“蘭亭 祭侄”靈感來源於中國書法中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和“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前者出自“書聖”王羲之之手🧑🏼🦳,是王羲之在詩會之上乘著酒興即席揮灑而成的。後者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侄子顏季明的文章草稿❌,全稿刪改重寫多處,字裏行間流露憤慨與激昂。
全劇分上下半場,上半場“蘭亭•意”和下半場“祭侄•慟”,以舞蹈的語言表現了這兩部書法作品的意境之美與思想內涵。
上下半場也依據書法家不同的風格而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上半場“蘭亭”,以扇🧑🦯、水袖作筆,將弦樂、舞者的身段、水墨暈染的多媒體舞臺糅合一體🧖🏿♀️,營造出如風似雲的爛漫氣質🧑🏽🦳。下半場“祭侄”,加入了大鼓雄厚低沉的音色,動作力量感十足,講述了一段厚重的家國血淚史👩🏻⚖️。
意昂体育官网工會
2013年9月20日